欢迎光临全国茯苓(中药材)及其制品电子贸易平台! [登录] [免费注册]
服务热线:4006662399
APP下载

扫码进入小程序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打造茯苓百亿产业实施方案》的通知
浏览量:14608次
发布时间:2023-01-09 21:19:01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打造茯苓百亿产业

实施方案

为全力推动茯苓全产业链提质升级,加快我县茯苓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以打造新时代农业产业化“靖州现象”为契机,抢抓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先导区和怀化国际陆港建设机遇,紧紧围绕“一园一平台两基地三区四中心”建设,构建“九大体系”,唱响“靖州茯苓”品牌,举全县之力推进靖州茯苓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二、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科学发展。强化政府在统筹规划、机制创新、政策支持和配套服务中的重要作用,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加强茯苓产业顶层设计,科学谋划产业发展战略,合理规划产业推进工程,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调动政府、社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茯苓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向茯苓产业流动,走科学发展之路。

2.质量为本,绿色发展。加强产业质量标准体系、生产安全体系和溯源体系建设,夯实提升茯苓产品品质,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之路。转变发展方式,创新绿色发展机制,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实现种植绿色化、厂房集约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走绿色发展之路。

3.科技创新,智慧发展。以科技创新带动精深加工和产业升级,着力突破一批制约茯苓产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和共性技术,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和新产品研发推广,加快与新科技接轨的步伐,充分利用产业互联网、数字化、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培育新业态,激发产业发展新活力,加速推进“靖州茯苓”智慧化发展。

4.品牌引领,高端发展。发挥我县茯苓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和技术优势,打好道地牌、原产地牌,策划“靖州茯苓”品牌升级战略,树立价值高度,增强品牌竞争优势。企业上市实现“零”的突破,争创驰名商标、“市长质量奖”,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市场前景广阔、在国内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靖州茯苓产品品牌,以品牌求效益,以效益促产业向高端发展。

5.三产联动,融合发展。以靖州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强龙头、延链条、聚集群,推进产城融合,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聚合产业发展要素,打造产业发展集群园区建设。厚植茯苓文化底蕴,拓宽产业发展领域,延伸产业发展链条,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三、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一园一平台两基地三区四中心”建设和“九大体系”构建,实现靖州茯苓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到2025年,茯苓产业实现综合产值100亿元以上;到2026年,茯苓产业实现综合产值130亿元以上。

基地种植:全县建设产能1000万包茯苓菌种标准化厂房8家以上,年生产茯苓菌种达到8000万包,产值1亿元以上;县内建设万亩标准化种植示范乡镇2个以上,规模化规范化茯苓种植基地10个以上。到2025年,配合完成全市茯苓种植面积达5万亩以上的工作目标,靖州实现种植茯苓2万亩以上,产值4亿元;到2026年,实现产值6亿元。

生产加工:加大企业培育和引进力度,到2025年,规模以上茯苓加工企业达到10家以上,年产值20亿元以上龙头企业1家,年产值1亿元以上龙头企业2家,年产值5000万-1亿元的规模以上企业5家,实现茯苓加工综合年产值40亿元;到2026年,实现茯苓加工综合年产值50亿元。

市场流通:依托茯苓加工贸易中心、全国茯苓(中药材)及其制品电子贸易平台,到2025年,实现年交易鲜茯苓15万吨,干茯苓交易8万吨,实现线上线下贸易额40亿元;到2026年,培育以茯苓全产业链为主的贸易型规模企业3家,实现线上线下贸易额50亿元。

文旅康养:建设以茯苓为主题的文旅项目5个以上,新创建AAA景区2家以上;大力发展茯苓康养产业,实现医养有效结合,2025年,实现综合产值20亿元;到2026年,实现综合产值25亿元。

科技创新:加大茯苓产业科技研发力度,对接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在药食同源、菌种选育、栽培种植、产品研发、生产加工等关键领域实现新突破,取得科技研发成果50项以上,其中药食同源产品研发成果20项以上。到2025年,实现科研成果转化率达50%以上,拉动产值增长20亿元以上。

四、发展路径

紧紧围绕“一园一平台两基地三区四中心”建设,举全县之力推进靖州茯苓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一园:茯苓科技产业园;

一平台:全国茯苓(中药材)及其制品电子贸易平台;

两基地:全国茯苓交易集散(出口)基地、全国茯苓加工基地;

三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先导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示范区;

四中心:全国茯苓科技创新中心、全国茯苓及其制品质量检验中心、全国茯苓文化中心、全国茯苓(中药材)康养中心。

九大体系:①以菌种选育为根本、规范种植为基础构建茯园体系;②以加工生产为核心构建茯业体系;③以巩固提升全国茯苓集散中心地位为目标构建茯销体系;④以科技创新、产品研发、成果转化为导向构建茯科体系;⑤以茯苓文化展示和场景体验为重点构建茯馆体系;⑥以医养结合、药食同源为特色构建茯养体系;⑦以茯苓为主题构建茯游体系;⑧以茯苓为主导产业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为支撑构建茯村体系;⑨打造全国唯一独具特色的茯苓节会品牌,以唱响茯苓品牌、全社会广泛认同参与为方向构建茯节体系。

(一)茯园体系 

1.加强菌种保护研发。组建全国茯苓菌种种质资源研究与保护中心,建立茯苓菌种种质资源库,为优良茯苓菌种选育提供支撑。加快茯苓菌种优良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选育1-2种优良茯苓新菌种,重点加大“湘靖28”菌种提纯复壮力度,解决菌种退化、抗杂菌力低、产量少、质量差等问题。申报非主要农作物等级证书。大力推进具有茯苓一、二级菌种生产资质的单位或企业认证,在全县开展茯苓菌种生产整治工作,大力培育菌种生产规模企业。

2.提升茯苓标准体系。培育优良菌种,建设茯苓菌种选育中心,加强茯苓新菌种与节约高效栽培技术研究,选育出更加优良的茯苓菌种。提升种植标准,加快茯苓生态种植示范基地标准化建设,做好《松茯苓菌种种植技术规程》省标申国标工作,力争2023年正式对外发布。鼓励茯苓种植户、企业申请认定“茯苓规范化种植基地”和认证“两品一标”,对获得认证的种植户、企业给予资金补贴。

3.强化种植基地保障。加快补天马园万亩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暨林下经济示范基地项目建设进度,第一期建设5000亩(2022年1月-2022年12月),第二期建设5000亩(2023年1月-2024年12月);在全县范围内选址建设2个以上万亩茯苓标准化种植示范乡镇。积极探索“种一休二”发展模式,有计划储备茯苓种植原材料,每年据实保证茯苓种植基地用材林需要,到2025年满足全县2万亩以上种植面积需求。依托本地产业布局和产业优势,向县外、省外输出人才、菌种和技术,确保到2025年全市茯苓种植面积超过5万亩,辐射带动全国茯苓种植面积10万亩以上。

(二)茯业体系 

1.完善配套设施。储备工业用地250亩,建设产业孵化基地总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开展集中供能项目,建设LNG储备站及其他附属设施,新建燃气管道50公里,建设园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将符合条件的茯苓加工企业按照国家电力相关政策要求纳入农产品初加工性质用电,确保园区用气用电需求。加快补天药业中药材综合加工利用项目、智慧云仓-电商供应基地项目、智能冷链仓储物流体系建设项目等项目建设进度。盘活周边安置区入驻茯苓生产加工及周边业态。发挥茯苓及其制品质量检验中心功能作用,开展茯苓及其制品质量、标准等指标检测,确保茯苓产品“来源可知、去向可追、质量可查、责任可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严格落实“两法一办法”相关要求,加强茯苓产品抽检,严厉打击非法使用添加剂、非法加工等行为,加大交易过程中价格欺诈、垄断、计量等行为执法力度。

2.壮大产业集群。建成全国唯一的茯苓产业集群,围绕打造茯苓百亿产业,引进500强企业项目2个,其中以茯苓为主的中药材生产加工企业项目1个、贸易型企业项目1个。鼓励国内500强生物医药企业来靖设立企业总部或分支机构,从事茯苓加工、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研发与生产等工作。引进茯苓产业龙头企业10家,其中精深加工企业5家、以茯苓为主的中药材产业贸易企业5家,不断完善产业链条。

3.培育市场主体。实施企业培育专项行动,盯紧潜力企业进行集中培育、梯度培育。加快湖南补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上市(以下简称补天药业)工作,确保2025年以前成功上市,推动补天药业跨入二十亿门槛;培育10家企业进入规模企业行列;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培育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培育茯苓驰名商标2个,培育“市长质量奖”2个以上。

(三)茯销体系 

1.发挥平台优势。依托全国最大的茯苓贸易集散中心、全国茯苓(中药材)及其制品电子贸易平台,形成集茯苓产品溯源、检验检测、仓储物流、线上线下交易、金融服务、文化传播等多方位服务功能为一体的智慧服务平台,实现茯苓交易流通全程供应链中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资源整合及最优利用,进一步巩固我县茯苓贸易集散中心地位。

2.打造行业品牌。大力开展品牌创建行动,增强自主意识,建设自主品牌。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推动“靖州茯苓”创建湖南省十大农业区域公用品牌,争创国家级区域公用品牌,打造茯苓加工产品品牌20个以上、茯苓药食同源加工产品爆款品牌2个以上。积极推进《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Poria cocos sclerotium》(茯苓ISO国际标准)制定,加快完成CD阶段申报工作,确保后续DIS、FDIS、IS三个阶段顺利开展,力争2024年正式对外发布。占据茯苓产业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和主导权,提升竞争力和影响力。

3.突出市场开拓。突出线上交易和线下交易并重、茯苓和其他中药材并举,引导企业建立营销团队,完善产品营销策略,建立健全营销网络,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和多种渠道广泛宣传企业产品。鼓励企业打造一批电商名企名店名品,建设一批茯苓产品营销体验店,不断拓展和畅通市场新渠道。主动融入怀化国际陆港建设,常态化开行靖州-北部湾港铁海联运货运班列,加快拓展国内国际市场。积极组织茯苓企业参加农博会、广交会、东盟商贸会等国际国内展会和RCEP重点市场国际性展会,开拓企业视野,推进多层次、宽领域的茯苓国际贸易。

(四)茯科体系 

1.强化平台支撑。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和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研究、示范与转化应用有效对接,为茯苓产业发展支撑赋能。积极对接院士专家团队,制定出台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站、科技服务站奖励政策等措施,积极推进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站建设工作,争取在2026年以前建立院士工作站。推动智美、国苓、康源等优质茯苓企业建设省级工程技术中心,补天药业建设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定期组织县域茯苓优质企业到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对接。按照国家企业检测基准实验室建设标准,加快推进湖南省茯苓及其制品质量检验中心、茯苓科研实验室、药渣生物发酵处理等配套硬件设施建设,配齐配强专业技术人员,建成全国茯苓及其制品质量检验中心。

2.强化科研攻关。加强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攻克茯苓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大力开展茯苓菌种选育研究、茯苓菌种纳入食用菌管理研究、茯苓代料栽培技术研究、茯苓液体发酵茯苓菌丝体研究、茯苓多糖高效提取工艺技术研究、茯苓多糖成套智能化制备设备研制。大力开展松木成分与茯苓产量、质量关联性研究、松木树脂含量与茯苓产量转化率研究、松线虫病松树疫木种植茯苓无害化处理研究、茯苓综合开发利用研究等。在菌种选育、栽培种植、产品研发、生产加工等关键领域科技研发成果50项以上,实现新药品研发成果2项以上、药食同源产品研发成果20项以上。

3.强化成果转化。鼓励企业承担重大科研成果转化专项项目,组织实施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力强、支撑经济发展作用明显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项目,推进靖州茯苓精深

加工业发展。建设以茯苓等湘产中药材为主要原料的中药配方颗粒生产线、茯苓药食同源产品生产线等一批重点项目。

4.强化人才支持。加强高层次中医药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在茯苓产业上具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市场推广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优秀人才和骨干人才。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依托重大项目、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科技服务团和中职学校,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促进茯苓行业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为茯苓种植、加工、流通企业建设一支科研创新人才队伍,特别是要建设一支适应茯苓产业发展需要的本土科研和行业管理人才队伍。

(五)茯馆体系 

依托马园茯苓种植示范乡镇等茯苓种植基地,打造宜业、宜游、宜学的茯苓科普、教育、研学基地,传播展示体验茯苓文化,宣传推广茯苓产品。开展茯苓加工贸易中心提质升级,将茯苓加工贸易中心打造成茯苓文化博物馆,全方位立体式展现茯苓产业历史、文化和布局规划。

(六)茯养体系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依托排牙山国家森林公园、马园中药材种植基地等森林资源,积极发展茯苓康养新业态,不断完善茯苓药食同源康养产品和体验服务设施,推进建成一批茯苓康养小镇、康养服务中心、中医药康养基地等核心康养项目,全力将靖州打造成全国茯苓(中药材)康养中心。

(七)茯游体系 

推动茯苓科技产业园创建省级旅游购物示范点、工业旅游示范点,大力创建农旅融合示范点、生态旅游示范区。打造茯苓生态文旅走廊,将马园中药材种植基地、茯苓科技产业园、甘棠茯苓种植基地、排牙山茯苓种植基地、坳上杨梅林下种植基地等旅游资源进行整合串联,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开发旅游项目,结合少数民族茯苓美食制作、美味品尝等形式,全面体验靖州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茯苓文化。

(八)茯村体系 

坚持把发展产业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机结合,按照“典型引领、梯次推进”的思路,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以马园中药材种植基地、茯苓科技产业园、甘棠茯苓种植基地、排牙山茯苓种植基地、坳上杨梅林下种植基地为中心建立以茯苓产业为主导的种植、体验、初加工、民宿、民俗度假区、中药材康养区、亲子体验区,力争打造成共同富裕示范区。

(九)茯节体系 

1.研究茯苓文化。以打造全国茯苓文化中心为抓手,开展茯苓文化研究、传承、推广项目,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并整理与茯苓有关的民间故事、传说。组织飞山文化研究会及茯苓协会,加大茯苓文化研究。

2.宣传茯苓文化。大力开展茯苓文化宣传推广,开展“七进”工程,推进茯苓文化进景区、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家庭、进农村,讲好茯苓文化故事。

3.办好茯苓节会。每年第四季度举办“茯苓文化节”,并形成长效机制,依托茯苓节会进一步宣传推介靖州茯苓,唱响靖州茯苓品牌。

五、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22年底前)。茯苓产业规模企业达到6家,基地种植产值1.5亿元、生产加工产值达19亿元、市场流通贸易额达20亿元、文旅康养产值达5亿元,茯苓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到45亿元以上。

第二阶段(2023年1月-2023年12月)。茯苓产业规模企业达到7家,基地种植产值2亿元、生产加工产值达22亿元、市场流通贸易额达25亿元、文旅康养产值达6亿元,茯苓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到55亿元以上。

第三阶段(2024年1月-2024年12月)。茯苓产业规模企业达到8家,基地种植产值3亿元、生产加工产值达30亿元、市场流通贸易额达30亿元、文旅康养产值达12亿元,茯苓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到70亿元以上。

第四阶段(2025年1月-2025年12月)。茯苓产业规模企业达到9家,基地种植产值4亿元、生产加工产值达40亿元、市场流通贸易额达40亿元、文旅康养产值达20亿元,茯苓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

第五阶段(2026年1月-2026年12月)。茯苓产业规模企业达到10家,基地种植产值6亿元、生产加工产值达50亿元、市场流通贸易额达50亿元、文旅康养产值达25亿元,茯苓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到130亿元以上。

六、政策支持

1.每年从县产业发展资金中列支茯苓产业发展资金,支持茯苓产业菌种研究、基地建设、产品研发、生产加工、品牌打造、产品销售等全产业链发展,并先后出台相关政策予以保障(具体政策内容详见附件1)。

2.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对投资规模大、产业拉动性强、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政策。

七、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为组长,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任第一副组长,相关县级领导为副组长的靖州县茯苓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县商务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分管商务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的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兼任办公室主任,组建工作专班,强化对打造靖州县茯苓百亿产业的统筹协调、督促指导。各级各部门要各司其责,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附件2)。

2.加大保障力度。加大人力保障。落实人才政策,增强人才吸引力,抓紧打造一支由科研人才、产业技术工人组成的茯苓产业发展人才队伍。加大财力保障。进一步健全产业配套政策,每年根据项目实施情况,安排一定的财政资金用于支持茯苓产业发展,在全县产业发展资金中列支茯苓产业发展资金,保障茯苓产业可持续发展。加大物力保障。按照茯苓产业发展需要,在用地、原材料等要素需求上全力保障。

3.强化考核落实。围绕决策部署重点,采取“领导小组重点抓、骨干专班集中抓、责任主体主责抓”的方式集中攻坚,将任务清单化、责任目标化,确保重点工作落实到位。对茯苓产业重大决策部署、各项重点工作以及领导重要批示精神等落实情况及时进行跟踪督办、考核通报,并将茯苓产业发展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内容,督促各部门各责任单位抓好茯苓产业发展各项工作和政策落实(附件3)。

×





0